环球微速讯:清末屡战屡败的真正原因,武器落后是关键与明亡原因更有关系

2023-06-15 06:50:46 来源:哔哩哔哩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也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朝代,毕竟晚清割地赔款无数。


(相关资料图)

晚清中国怎么说也进行过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以后的训练新军,为何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不堪一击呢,是真的因为武器装备落后吗?

其实晚清军队上武器装备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呢这样说呢,接下来贫道来说道说道一二。

在教育上有这样一种情况,即是成长环境影响人的一生。每个人童年时期成长的环境和父母等人对其影响还是很大的,父母可以说是孩子最大的老师,不知不觉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清庭为什么一味求和呢,宋安之看来武器落后等原因并非是主要原因。主要在于清朝是吸取了前面明朝灭亡的原因,所以才不敢与西方列强死战到底,打不过了宁愿割地赔款,只要可以保持对于帝国的基本统治,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好。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奉行不割地赔款不求和的政策,导致与后金(清)苦战僵持时,使内部的农民起义越来越大,最后亡于李自成之手。使清朝太祖和太宗两代人都入不了的关终于可以入了,从而进一步统一了中国。

明朝的灭亡说白了就是面对外部危机不妥协,导致内部隐患爆发,最后无可救药。

清朝身为明朝之后的下一个大一统王朝,自然是吸取了前面朝代尤其是明朝灭亡的经验,认为至刚易折,所以想刚柔并济。结果随着后代统治者越来越懦弱,加之内部满汉之分等隐患,为了维护基本的统治,所以变成了一味阴柔,面对西方列强不是咸丰跑热河就是慈禧光绪跑西安,最后挨了一顿打,跑了一阵路,就是不敢死战到底,还要割地赔款。

其实不只是清朝以明朝为参考,纵观历史基本上所有王朝都会参考之前朝代的得与失来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框架再调整。比如西汉有七王之乱西晋有八王之乱,到了唐宋开始藩王就没有什么兵权了,最多有参政权。而明朝为人诟病的藩王制度其实最开始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参考唐宋主弱臣强的局面而设置的,以期藩王来拱卫中央朝廷。结果燕王朱棣造反成功成为皇帝以后,将藩王制度给改的不伦不类的,使藩王彻底成为国家的负担。

所以贫道认为,清朝不是没有实力进行消耗战,不是说打下去就一定比割地赔款的代价大。主要在于清庭参考前朝亡国的经验,害怕全力对付外敌的过程中,国内被压制已久的汉人会趁机要了他的命,结束了清庭的统治。因此清庭为了还有余力维护最基本的统治或者说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就选择了一味的求和选择了割地赔款换取和平。

说完这个原因以后,贫道再以清朝军队武器装备具体如何来入手分析。

清朝的武器装备其实较之明朝并没有落后多少,甚至还有着先进些许。并非大众印象中落后到以长矛大刀来对抗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算是原地踏步吧,当然二百年原地踏步就是不进则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主力部队是绿营和早已不堪一击的八旗军队。当时装备的火器大多是明末引进西方技术改进的火炮还有抬枪和鸟枪,大概占总兵力的一半,当然还有少数军队使用的是新式洋枪洋炮。

这时期的军队并非想象中那么落后,更何况当时热兵器与冷兵器的差距并没有像现在那般天差地别,清军最起码拥有不少火器装备的,虽然落后也不至于差距太大。

以大家熟悉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抗英事件来说,有这样一个细节很是耐人寻味。在三元里附近自发抗英的人民与英军大战时,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的枪炮皆哑,成为了摆设,手持刀矛甚至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获得了不小的胜果。

虽然三元里的英军装备的是相对落后的燧发枪,不代表所有英军都是这种落后武器。但说明英军的武器与冷兵器差距并没有那么大,甚至还会受到天气的影响。

而鸦片战争期间清军之所以溃不成军,武器装备落后是一方面。军队承平日久之下,官兵贪生怕死,加上道光帝昏庸的指挥和懦弱无能,最终导致了泱泱帝国上下再无斗志,签下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了事。

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可以看出,清庭上下若是有斗志,面对远道而来的英军进行消耗战来说也不至于败的一塌糊涂。(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但清庭上下都是贪生怕死,使英军赢的轻松,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最后第一次鸦片战争就英国一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发动,沙俄趁火打劫,到了1900年时,干脆是八国联军侵华了。

可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只是西方列强中英国的一次试探,结果清庭上下贪生怕死全无斗志,惨败割地赔款。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见有利可图也加入,这次更惨,京师被攻破咸丰帝跑热河病死。清朝如此不堪一击,西方列强越来越不放在眼里,最后形成了西方列强通过租界割地还有实际控制等方法来瓜分中国这块大蛋糕,比如东北在清末就被沙俄和日本实际控制。

发展到最后,西方列强试探清朝不堪一击以后。变成了西方列强集体蚕食清朝时的中国,清庭是真的打不过了,真的是代价比割地赔款还要大了,干脆当孙子当到底,开始一味的求和。

当然清朝之所以一味求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过开国时期的热血,康雍乾时代东征西讨的武风。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道光时期这个庞大帝国已经有二百年了,多年承平日久之下,帝国上下死气沉沉不说,上面皇帝是昏庸无道懦弱,下面是文官爱钱武将贪生怕死,即使拥有再好的武器也是白搭。

清庭面对西方列强的暴打也并非无动于衷,像曾国藩建立的湘军,在咸丰年间枪炮比例就已经过半,当然主要以旧式火器为主,更多倾向于传统军队,可能跟创始人曾国藩身为传统文人有关系。而湘军的分支,李鸿章建立的淮军在同治初年就大致上实现了装备洋枪洋炮,因此有了“淮军即洋枪队”的说法。

到了光绪年间1900前后,随着洋务运动还有甲午战争以后新建陆军的成果,清庭守卫京师的精锐军队中除了董福祥的武卫后军因系西北地方军改编,武器装备相对落后一些。其他军队与西方列强军队轻武器装备上已经是不相上下了。

但即使如此,八国联军入侵京师之时,基本上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继咸丰帝后再次攻入清朝帝都,而慈禧也是学丈夫咸丰帝学的有模有样,带着光绪帝一路狂奔逃到西安。

最后总结来说,其实清庭与西方列强在军队武器上的差异的确是很大的。但并不是没有赢的机会,可惜清庭统治阶级害怕再现明朝因为应付外部危机而被内部势力颠覆的情况,所以没有血战到底的勇气一味的苟且偷生,这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使西方列强来淘金的越来越多,到了最后清朝面对如此之多的西方列强,还真是就是血战到底都没活路,干脆割地赔款活着了。

最后再说说之所以长期存在清军长矛大刀抵抗西方列强洋枪洋炮的误区,主要在于现在认真研究历史客观发言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通过电视剧来了解历史,而相当一部分影视剧营造出清军这种落后情况,误导了很多人。

还有就是很多人混淆了正规军和非正规军的区别。像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清庭廷出于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的想法,曾要求主管义和团事务的大臣端亲王和刚毅将清军淘汰下来的火器装备发给义和团使用。不过义和团自认为神功护体刀枪不入,并没有使用这种武器,而是自信满满的使用大刀长矛,结果被西方军队的洋枪洋炮彻底粉碎了其神功护体的幻想。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